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努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系统性的学生工作体系,为培养又红又专、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和优质服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4年度学生工作汇报

来源:   发布者:wangdan     日期:2015年01月12日 00:00   点击数:  

努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系统性的学生工作体系,

为培养又红又专、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和优质服务

——艺术与传播学院2014年度学生工作汇报

 2014年,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工作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德育为先,促能为本,文化为魂,安稳为基”的工作总要求,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结合学院特色加强学生工作统筹、创新学生工作机制、打造学生工作亮点、彰显学生工作效度,以科学、系统、精细、高效的学生工作全力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14年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工作组结合学院具体情况,以人才培养为总目标,积极探寻两大工作路径(横向和纵向)、努力建设三大促能平台(班风学风建设平台、就业与创业实训平台、学生干部培养培训平台)、合力推出五大文化(学术文化、阅读文化、科创文化、典礼文化和高雅文化),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系统性的学生工作体系,为培养又红又专、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和优质服务。

坚持“德育为先”,为人才培养奠定思想基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加强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自强奋斗、诚信感恩教育,加强载体建设,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事务工作的育人功能。

    一、以党建工作为龙头,重发展、重管理、重作用发挥,全面推进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开展。

1、坚持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管理并重,紧抓党员质量,注重质量提升,严把发展关。在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2014年提出了“重发展、重管理、重作用发挥”,进一步指出了党员发展贵在“精”。2014年共发展党员94人,其中本科生71人,研究生23人。全院学生党支部20个,其中本科生党支部4个,研究生党支部16个。

2、坚持党员党性修养提高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并进,注重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培训会4场,对全院学生党支部进行党建工作培训,规范党建工作。

3、坚持活动载体创新与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并行,注重学风建设,开展专题专项党支部活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组织开展了4项党支部系列活动,包括“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会议精神、“英语晨读月”、“党员志愿服务”等,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积极为学校、学工组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服务、调研、展览、宣传等丰富的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将思想教育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

  二、充分发挥日常事务工作的育人功能,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1、切实抓好“迎新”和“毕业离校”两大环节,做好新生教育工作和毕业生教育工作。2014年迎新工作中,我院学工组精心制作了学工组宣传PPT,新颖环保,获得了多方肯定,着力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7门课程)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体系”(5门课程),通过课程化的方式,以典礼、仪式、宣讲等手段,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得到实效。

2、围绕“爱国爱校,责任奉献,自强奋斗,诚信感恩”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高度。2014年我院共承办了各类校级活动十余项,包括微电影巡展、汉字听写大赛、体育摄影大赛等,利用大型赛事的影响力助推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3、充分发挥事务载体的功能,提高精细化工作水平,打造学生荣誉体系,在事务工作中服务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坚持谈心制度,将谈心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发挥评奖评优的激励功能,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楷模。进一步加强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资助勤贷工作。进一步强化园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利用园区橱窗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在特殊时期,通过发出倡议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重大事件。

4、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院开通新媒体微信“艺点”和微博,目前关注人数已接近3000人,超过我院学生人数的总和,进一步实现了有效覆盖。

坚持促能为本,三大平台、两大路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艺术与传播学院学院学工组坚持促能为本,充分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在促能平台上下功夫,构筑三大平台——班风学风建设平台、就业与创业实训平台、学生干部培养培训平台,坚持横向(整体性)和纵向(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路径,着力培养文学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一、构筑班风学风平台建设,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找问题抓重点,扎实推进班风学风建设,助力人才培养。

    1、以活动为载体,找问题抓重点,助推班风学风平台建设。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帮扶工作,专门开展了针对我院体育特长生学习发展的“体育生学风建设座谈会”。在2013级艺术类学生中率先开展“英语晨读月”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晨读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形成学生自发参与的良好局面,该活动作为学风建设典型案例,在校网主页推广和报道。

    2、以班级评优为契机,打造品牌班级,开展班长沟通交流活动,促进学院班风学风建设。2014年,我院70个班级全部参加本科生班级创建活动,活动中共评出先进班集体5个,优秀班集体8个,2013级硕士新闻传播学班获得2014年“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构筑就业与创业实训平台,建设具有艺传特色的就业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十周年院庆之际,学生工作组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细致了解了十年来我院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情况,撰写了《艺术与传播学工组院友发展报告》和《艺术与传播学工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学院的就业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撑。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3%,考研保研率达到18.2%,学生考研保研至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工作成效显著。

    2、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创业实训,主动邀请企业到学工组招聘毕业生,加强就业帮扶,拓宽就业渠道。2014年,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室和学工组团委联合举办了四项就业指导活动,积极鼓励我院学生采用灵活自主的方式进行创业。特别邀请到零点集团CEO袁岳先生为艺传学子分享创业经验,拉开艺传学工组就业创业系列讲座的序幕。“精勤课堂——研究生就业指导活动”、第四届“创业年代关键词”活动、2014级本科新生就业创业培训活动。针对2015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政策与法规”、“求职礼仪”、“简历制作”、“就业心理调适”等五门就业指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三、构筑学生骨干培养培训平台,打造工作有正气、学习有朝气、思想有灵气的学生骨干队伍,切实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

    1、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提升学生骨干领导能力。针对学生干部群体,充分利用学校的“青马工程”、“新生团支部书记培训”、“新生学生干部培训”,推选学生干部100余人次参加,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开办“2014年新生团校培训课程”六期,组织全校1000余人次学习。召开了“学生干部交流会暨学生党员培训会”,促使学生干部能力的提升。

    2、凝聚思想,发挥作用,使学生骨干成为学生管理、学风建设的正能量和积极因子。坚持实行“彩虹计划”和“成瑾工程”(20余门课程),提升学生干部能力,学生干部群体挂科率为0.06%,获得奖学金率为60%,学生干部党员比例为50%,学生干部优秀个人率为80%。

    3、组建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学校和社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学生干部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我院环艺专业研究生孙泉明等近十位同学在郫县参加挂职锻炼;学生骨干积极组建队伍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支教、关爱留守儿童、调研等方式,服务社会;1名同学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在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高考试卷扫描等各项工作中,我院学生骨干积极报名参与,服务学校。

坚持文化为魂,建设五大文化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服务

坚持文化为魂,筑体系、抓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学术文化、阅读文化、科创文化、典礼文化和高雅文化,充分发挥“文化交大,艺术点睛”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规范管理,建设精品项目。

    1、依托学工组学科优势,积极组织申报第二课堂项目,助力学生培养。2014年,我院团委、学工组共申报第二课堂项目24项,审批通过校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11项。

    2、打造第二课堂精品项目,覆盖面广。2014年,我院申报的第二课堂项目涵盖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健身运动、读书会、礼仪风采等多个方面,自网络选课平台启用以来,选课人数已达千余人次,反馈率达93%,满意率达90%。

    二、积极组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引领学校阅读文化。

    1、合理规划、充分激励,培养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引领校园阅读风尚。艺术与传播学院根据学工组各专业实际情况,依托专业优势,将专业特色与学风建设相融合,将阅读经典与提升专业修养相结合,对“经典悦读”活动进行规划,大力开展“文心”书评、竹林书会读书会、“文华班级悦读等活动,大力支持各个班级举办经典阅读团日活动,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促进各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

    2、形式丰富,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学工组组织开展“文心”读书评荐会,31个班级积极响应,共征集218篇读书心得,30篇文章入选我院《经典阅读读书心得文集》。其中,我院徐旭阳同学和马跃同学的读后感登上交大主页。2013级汉语二班通过主题班会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集中展现他们的“遇见·一点”主题活动,并被推荐参与学校“经典悦读”主题团日活动答辩评审,取得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3、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类学生的特性,组织竹林书会读书会,以文会友。竹林书是以周为单位,以学生为主讲,由学生自发组织和参与、以学生自主阅读和集中交流相结合为主要方式,邀请喜爱阅读的同学会聚沙龙畅谈所读所思所悟而组织的主题读书讨论分享会。竹林书会一共开展了15期,参与总人次超过600人次。

三、努力打造和引进高雅文化,继续打造具有艺传特色典礼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1、两大典礼凸显学工组特色。艺传学工组继续做好两大典礼——“十年绽放”201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和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进一步丰富典礼的文化内涵,凸显学工组特色。

    2、继续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艺传学工组师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积极配合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打造了一系列校园精品活动项目。例如首届国际大学生艺术节、首届“蜀韵·青春”国际大学生社团夏令营、“迷迭电影月”微电影大赛、唱响12·9,唱响青春、2014“小青春大梦想”迎新晚会等,2014年我院共举办校级文化活动10余项,院级活动28项。

    四、依托平台、打造活动、突出成果,大力加强科创文化建设。

    1、依托平台,组建队伍,提升科创影响力。2013年底我院成立了专门服务于学院科创工作的“科创与文化建设中心”。2014年,学工组按照学院整体要求和部署,共组织开展“都市交通杯”企业VI设计大赛、创青春、“交通未来”创意作品设计大赛等赛事20余项,提升了科创工作的实效性。

    2、利用资源、打造两大品牌赛事。2014年,我院积极承办“交通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设计大赛;学工组与实验室合作,打造了具有艺传特色的“2014艺传学院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竞赛月暨文学艺术实践月”科创品牌活动。

坚持安稳为基,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艺传学工组继续落实学生处安全稳定工作“教育到位,掌控有力,组织完备,工作得法,确保稳定”的总要求,认真总结安稳工作的经验,深入开展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以“全方位安全教育、多手段排查掌握、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和队伍建设”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艺传学院学生安稳工作的执行力和掌控力。

    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安全教育,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继续实行“谈心工程”,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不断强化学生个体的安全意识,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安全意识,继续做好新生安全教育和毕业生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园区检查等手段,排查安全隐患,掌握学生动态;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和队伍建设,提升安稳工作的掌控力和执行力。坚持例会制度;坚持学生安全稳定信息周报制度,积极贯彻“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理念;坚持学工队伍的安全理论学习。

坚持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扬帆助力

    按照学生处对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的思路,我院学工组狠抓落实,通过“搭平台重交流,强培训学理论,申课题促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全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向“专家化、职业化”队伍迈进。目前我院共有辅导员12人,专职辅导员8人,免研辅导员4人。

1、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辅导员沙龙,加强国际化交流,提升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推行“辅导员工作沙龙”;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专项工作的交流会、研讨会等,与相关业务指导单位和兄弟院系交流经验并在学工组内部进行宣讲;选派1名辅导员到美国进行交流访问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2、强化辅导员培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工作素养和文化素养。2014年杜茂林老师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刘爽老师赴浙江大学参加“第87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王丹老师参加了“四川省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培训班”。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理论学习,提升了工作能力。

3、坚持辅导员专家化队伍建设,组织申报课题,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实现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2014年我院学工队伍继续加强理论研究,继续完成去年申报的6项课题。刘爽老师参与校团委课题成果《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读本》,已由交大出版社出版。刘爽老师参研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学工组还承担学生工作专项研究基金2项(《学院文化与学科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以艺术与传播学院为例》和《构建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助推文学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刘爽老师参研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种基于专业化、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1+X”模式的设计》团队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林玮、王远方等四位老师参与学校宣传部组织申报的学工组文化研究项目《论沙龙建设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和教务处教改课题。此外,我院辅导员老师还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社团指导、开设专业课程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刘爽老师担任校辩论队指导老师,并担任校团干培训《演讲与口才》课程主讲,开设专业课程两门。王丹、鹿金龙老师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刘野老师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回首2014年,艺术与传播学院学生工作组全体老师团结拼搏,不懈努力,在学生党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风学风建设、促能平台建设、就业工作、科创工作、创业工作、安全稳定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特别是在以学工组文学艺术学科为特色的文化建设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学生工作基础,创造学生全面发展平台,有力的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艺传学院学工组将在学校党委、校学生处、院党政的领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与兄弟院系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德育为先、促能为本、文化为魂、安稳为基”的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学生工作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学工组的进步和学生的培养继续奋斗!

2014年学工组具体成果如下:

五四红旗团委答辩第二名、十佳学生分会、十佳青协、记者团传媒先锋第一名;

校园会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十佳优胜体育工作单位;

三下乡1支眉山市优秀实践队、2支校级优秀实践队、王远方和刘野老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10余名同学获评优秀实践队员;

   “交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2013级绘画1班,在交大开展井盖涂鸦,获得师生的喜爱,被央视、华西、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3个党支部被评选为校级“先进党支部”,23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3级硕士新闻传播学班获得2014年“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称号;

刘爽老师获得“唐立新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

陈官钧、吴彦妮、李静等6位同学获得唐立新奖,陈官钧、刘思文2位同学获得“竢实扬华”奖章;

“中国好靠垫”赵蒙和为老人撰写回忆录的胡溪获得感动交大年度学子称号;

经典阅读中我院徐旭阳同学和马跃同学的读后感登上交大主页;

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1项省级金奖、2项省级银奖、3项省级铜奖;

“经典悦读”主题团日活动十佳团支部;

“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刘子娟等同学的文章获得校级二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评选;

“英语晨读月”活动被校内外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