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子风采】榜样的力量——记艺术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刘思文

来源:   发布者:wangdan     日期:2014年11月04日 00:00   点击数:  

题记:生长在浏阳河第三道弯上的我,没有姚明的高度,也没有刘翔的速度,不会玩魔术,也不会抖包袱;但脸比朱军黑,头发比孟佳多,酷爱长跑和捣腾文字,相信天道酬勤,坚持天天向上,敢为梦想拼搏。

论文:“荆棘也能变成平地”

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基于控制论的期刊栏目设置研究——以交通运输类学术期刊为例》,获得了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成为我校传播学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同时这篇极具创新性的论文选题是在导师启发下确定的。他说自己曾经编过一些期刊杂志,深知栏目设置的重要性,而中国基于控制论的期刊栏目设置这片领域目前尚处空白,因而萌生了研究期刊栏目的想法。

尽管想法独特,但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做好这样一个跨学科的选题,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交通运输类学术期刊,还要调动理科思维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统计工作。“人有时候就是要逼自己一把,不试一试又怎么能知道呢。”为了更好地完成论文,刘思文专门花费一个星期时间去学习“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我并不聪明,但我相信只要肯学就一定能学会,哪怕比别人花的时间多一些呢。”在历时四个多月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他一共研究总结了12个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 159个有效样本。面对如此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他秉承“既然决定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实打实做好”的信念,对每个细节尽心尽力。“也有觉得疲倦的时候”,刘思文说,但每当想到自己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便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充分的积累与系统的学习为论文的完成打下基础,资料准备充分后,他仅仅用了两个多月便完成了毕业论文。刘思文的任课老师黄晓钟认为他能获奖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习上特别积极主动,做事踏实认真。

硕博连读以来,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特等综合奖学金2次,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与项目5项,参编著作2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4项;参与组织学院首届博士沙龙,作题为“张存绅《雅俗稽言》训诂论”的首场学术报告;撰写《中国梦教育梦:用心呵护学生的“微梦想”》被共产党网—“共筑中国梦”栏目全文刊载,撰写《捍卫中文尊严 打响中国传统文化保卫战——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十六次会议纪实》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脚踏实地的走,哪怕前方是荆棘,也能变成平地。”刘思文说。

经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2012.02至2013.03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借调学习

2009.04至2009.07   成都市发改委  兼职文员

2009.09至2011.12    西南交大党委办公室秘书科 助勤

2008.05至2008.09   《三湘都市报》要闻部记者 《成都晚报》要闻部记者

2007.06至2007.06    西南交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媒介定位”研究团队团长 

2006.09至2008.12    西南交大党委宣传部前沿网新闻中心 学生主编  

2006.09至2007.0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会长

2006.09至2011.09    九里校区管委会新闻中心副主编兼记者

……

丰富的实习经历不禁让人惊讶,想不到这样一个“学霸”还有如此丰富的社会经历。而谈起这些,刘思文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那是积累的成果,其实大家都可以做到。”

对刘思文来说,机会是一条线,抓到一个,就抓住了一串。刘思文介绍到,他的实习经历都是环环相扣,每一次新的经历都是前几次经历叠加的结果。刘思文的“线头”也来得偶然:一次一位老师想找几个学生帮忙,在没人愿意的情况下刘思文主动接受了任务,他的优秀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那位老师的推荐下,他争取到了去成都市发改委实习的机会。

学生社团是刘思文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只是浪费时间,但我认为做或者不做,时间都会流逝,倒不如参加活动来丰富自己。”回忆起刚进大学时,刘思文每天都拼命学习,而成绩却不是班里最优秀的。大一下半学期,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状态,一下子加入了七个学生组织,通过个人努力,期末成绩不降反增。本科四年里,他连续获校特等、一、二等奖学金7次,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2次,最终以传播学专业年级第二名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

他担任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两次被评为“优秀社团”;他加入了“贫困地区教育观念救助会”,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村的贫困学生;他还是九里校区管委会新闻中心副主编兼记者,一共采访编写了120篇新闻稿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他说在这些社团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不仅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还提升了自己组织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一路走来,他已从一个演讲会打哆嗦的少年成长为给全校同学做讲座也不会紧张的优秀青年。

“大学是一个焕发活力的地方,我不喜欢限制自己的发展空间,当不确定未来的道路时就多准备几条,‘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刘思文希望本科生能将目光放长远,不要太过功利,在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能敞开自己;学会自学感兴趣的东西,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