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以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教师提升认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的作用,2021年5月12日14:30,人文学院在X8210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逢春、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瑜作专题分享。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副院长胡红等领导、各系(所)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教师代表等参会。本次会议由胡红副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胡红副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两位主讲人的基本情况,副院长沈如泉则代表学院表达了对专程前来分享交流经验的老师们的感谢并简单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建设发展历史。
会议第一阶段,由来自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范逢春教授进行分享。范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显著的教学成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启发来表达自己对课程思政的思考。他以自己教授的管理学课程为例进行了题为“精准定位 精心设计 精彩执行”的分享。他表示,在精准定位上,第一是性质定位,他定位他的管理学为大学第一课、专业基础课、思想引导课;第二是目标定位,他将这一过程生动地比作是相识、相知、相爱,每一阶段都有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是标准定位,他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三项标准特色:“对标国际、定位全国、放眼未来”、“使命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川大特色”。在精心设计这一部分,他提出要融入多重元素、采用多元方式与多元手段。教学要善于运用案例,善于讲故事。与学生相处中他考虑学生的感受,花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难,对待学生更多的是一份真诚。在精彩执行方面,他认为要做到展示职业形象,这一点他落实到着正装上课,因为管理学学科的特殊性,他希望通过这一正式的形象为同学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强调引导兴趣,在课堂上他讲“历史”、讲“现状”、讲“未来”;最后要坚持质量管理:探究式小班教学、全过程学业评价以及非标准答案考试。
接下来,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谢瑜教授分享了她关于课程思政的一点思考。首先她讲述了课程思政的现状,其中包括其在文献上的研究状况,课程思政具有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术与道的特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解决这几方面,她认为这需要从教师自身和高校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强调以隐形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敏感度,提升教师参与的热情。实践证明,教师需要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谢瑜教授简单介绍了她正在进行的“1+1工作坊”,并诚邀各位教师共同参与。接着她提出了一种基于问题意识的对话式教学,思政课程以“问题意识”为主线,希望引导学生从“熟知”到“无知”再到“求知”,最后实现“真知”的转变。这种对话式教学与传统的宣教式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种平等对话、双向多次的交流并且受体有各种发问的机会等。
会议第二阶段,与会老师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讨论。哲学所副所长崔罡表示,这次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研讨,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推陈出新,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党总支书记、音乐系教师甘霖则以他开设的课程《音乐与人生》为例来分享他对于课程思政的心得与体会。他的“课程思路”是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研讨、艺术实践、音乐赏析等环节。传播系系主任蒋宁平结合当下自己进行的课程思政中的思考与疑惑,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中文系吴德利老师则认为,做好课程思政可以有很多技巧性的手段与方法,但其最本质的要求还是要教师在日常中做好人、上好课,踏踏实实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
会议最后,胡红副院长表示,希望大家要着眼未来、高度重视,以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契机,不断挖掘其丰富内涵、探索其实现路径,在教学活动中争创一流。
16:40,本次课程思政研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