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人文学院党委机关哲学党支部赴汶川县水磨镇、映秀镇开展灾后重建考察。本次活动是机关哲学党支部党建品牌培育项目“党员教师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的重要环节。活动由支部书记王燕策划组织,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立昌、党委委员、副院长沈如泉带队开展考察。
在水磨镇,支部来到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整体异地重建的阿坝师范学院进行考察。青山绿水环抱着这所灾后重建的新校园,明亮的阳光洒在学子们微笑的脸庞。校外连绵的一片新居,是由广东佛山援建的水墨古镇,校门口的道路正是以援建单位命名的佛山大道。
在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支部就学院灾后重建、党史学习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与文学与传媒学院党总支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这里处处是红色。”文学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晓英自豪地说。她介绍了学院依托灾后重建、红军长征遗址等“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党性实践教育的经验。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谭文旗介绍了学院灾后重建情况,回顾了与西南交大人文学科的合作渊源,以及依托“红色文化”与我院开展合作的愿景。
郭立昌副书记及支部成员就人文学院办学情况、学生培养、招生工作以及学院开展的特色夏令营活动等,与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开展深入交流。“我们交流、联系、合作的愿望是真诚的。”在听了双方的热烈交流后,沈如泉副院长如是说。他分析了双方学科合作的对接条件,及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共赢愿景,对人文学院开展通识教育、扩充优质生源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双方在未来的交流合作方面达成一定共识。
在汶川县映秀镇路口,支部成员矗立在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大字的巨石前久久没有离去。这块巨石重达600吨,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是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来到绿松环绕的“璇口中学遗址”,支部成员震惊于地震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更为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感到深深悲痛。走出遗址,看到今日映秀镇的新貌,看到生者开启新的生活,支部成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的时代而感到振奋、自豪。
路上,支部在甘沁鑫、张双秀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原汁原味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结合国情社情的考察,支部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