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三点半,罗剑波教授应邀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复旦大学的辞赋研究传统”的讲座。罗剑波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等。此次讲座由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陈伦敦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罗剑波教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介绍了自己和成都的渊缘。2025年即将迎来复旦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和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值此之际,罗剑波教授对复旦大学辞赋研究传统进行了必要的历史回顾。
首先,罗剑波教授介绍了复旦前贤的辞赋研究奠基(1933-1966)。复旦大学的辞赋研究以1933年陈子展先生执教于复旦大学后发表在《申报·自由谈》的《辞赋与小说》与《再谈〈丑妇赋〉》两文为起点。1933年-1966年,复旦大学辞赋研究由陈子展先生导夫先路,郭绍虞先生、朱东润先生紧随其后,共同奠定了研究基础,并形成传统。
罗剑波教授在谈到陈子展先生对《楚辞》的深入研究时,联想到了同样深耕《楚辞》研究的恩师,四川师范大学李大明教授。罗剑波教授为启发我系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求学经历,讲述了自己在李大明教授的指导下如何写出了首篇论文。罗剑波教授研读了一篇考证张良卒年的论文,初读时难以理解,经过摸索后找到方法,通过复核五十多篇参考文献,体会作者的思路,进而发现了这篇论文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罗剑波教授写出了自己的首篇论文《张良卒年考补》。罗剑波教授还谈到他在硕士阶段,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料室阅读。他总是待到很晚,常能听到巴山夜雨打芭蕉的声音。罗剑波教授的经历激励了同学们的向学之心。
之后,罗剑波教授介绍了复旦学者辞赋研究的继往开来(1979-2006)。1979-2006年为发展期,以蒋天枢、顾易生、王运熙、章培恒等先生为代表,将辞赋研究带入全面探索与发展阶段。罗剑波教授谈到蒋先生少喜读《楚辞》时,强调进行学术研究,细读文本是基础,结论要建立在文本之上。
最后,罗剑波教授对复旦学者辞赋研究的学术传统和精神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其学术传统和精神主要表现在:重视文献,以“文史互证”见长;重视创新,常能成一家之言;在学术研究中讲风骨、守道义、重伦情。罗剑波教授做出呼吁: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中文人应当求真、守真,守住真性情,传递大情谊。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楚辞批校本和评点本的价值和研究”、“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文学经典进行开拓研究”、“如何对越南批校本和评点本进行更成体系的研究”等问题。罗剑波教授一一作答,给了同学们很多启发。主持人陈伦敦副教授对罗剑波教授的精彩分享作了简要总结,刘玉珺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望和对罗剑波教授的诚挚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