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顺利召开

作者:中文系 日期:2025-04-21 11:26 点击数:

2025年4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旨在优化学科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人文学院院长刘占祥教授、副院长余夏云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刘玉珺教授、中文系主任赵静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王长才教授,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徐希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袁雪梅教授与谭光辉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肖伟胜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熊辉教授等五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制度保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研究生培养规划建言献策。会议由副院长余夏云教授主持。

首先,赵静教授汇报了学院新修订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余夏云教授介绍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接着,专家们结合学科前沿与行业需求,对现有的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袁雪梅教授指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需强化就业导向,建议结合行业语言学与交通领域特色,拓展基础研究深度,避免研究领域单一化。

   谭光辉教授则提出,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应区分层次,同时需明确交叉学科定位,探索人工智能写作规范等新兴议题。

针对课程设置,熊辉教授强调,课程设计应突破教师专长局限,突出学科架构完整性,适当调整冷门课程,优先保障学科核心方向。

   徐希平教授建议,通过“一门课程双师共授”的模式整合师资优势,凝练研究方向,确保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个性化选择的平衡。

肖伟胜教授补充认为,文艺学与比较文学方向需遵循国家标准设置,博士生课程应适当减负,为学术研究留出空间。与会专家还就AI写作伦理、交叉学科融合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构建标准化评价体系等创新思路。

人文学院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以“凝练方向、优化课程、强化交叉学科”为原则修订培养方案,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交通特色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最后,刘占祥院长总结了本次的会议讨论结果,并再次感谢专家学者莅临指导,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宝贵意见。论证会为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清晰路径,也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次专家论证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