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生成式AI写作教学”工坊

作者:文薪雅、杨佳艺 日期:2025-07-02 15:01 点击数:

2025年7月1日上午9时,由人文学院主办、《生成式AI写作》课程团队承办的“生成式AI写作教学”专题工坊在学院会议室31022顺利召开。本次工坊以“探索生成式AI在多种写作场景中的应用与教材设计”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人文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2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人文学院胡红副院长、余夏云副院长以及教学督导组阮航组长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胡红副院长致辞开幕,她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AI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生成式AI写作》课程负责人吴德利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本学期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学生反馈及考核方式,并明确了本次工坊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工坊设置了四个主题研讨板块。在首场“生成式AI写作观念探讨”环节中,阮航教授主持了深入讨论。吴德利副教授和王长才教授分别从创意写作和文艺理论视角,探讨了AI写作与人类写作的互补关系及未来发展前景;交大出版社田红副社长从认知写作角度,提出了应对AI写作同质化现象的有效策略;集成电路学院杨乃琪老师则强调,在AI写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工具驾驭力+深度思辨力”的批判性思维。

在“AI辅助专业性写作训练”板块,图书馆特藏部刘云主任主持了研讨。人文学院杨建军老师系统讲解了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基本特征与语言风格特点;图书馆李颖老师分享了AI在文献检索与学术阅读中的实用技巧;集成电路学院张瑾老师则通过教学实例,深入分析了AI辅助学术写作的伦理边界与实践价值。

当天下午的研讨聚焦于“AI辅助各文体写作训练”。梅红老师展示了AI辅助新闻写作的应用案例;吴德利老师分享了文学故事编写的AI辅助经验;周东升老师和周尚琴老师分别分享了AI在诗歌写作和歌词创作中的课堂教学成果。

最后一个板块围绕“生成式AI写作教材设计”展开讨论。跨学科教学团队带头人郝莉教授作“任务驱动型写作类智慧教材构建范式的思考”的主题发言,她探讨了AI作为“写作协作者”的功能边界与互补需求,指出“AI所具有的敏捷写作能力对人机协同效率具有催化作用”,并提出了以任务驱动型智慧教材建设的构想及实施策略。随后,多位学生代表也分享了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实践心得。

吴德利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工坊实现了实践应用、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三方面的突破。通过跨学科研讨,深化了对AI写作规律与AI写作特征的认识,加深了对AI辅助各类写作场景的实践认知,明确了大学AI写作教材“专业指导+实践应用”的编写方向。他感谢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在暑期集中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力争打造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型教材,为AI时代的写作教学提供专业范本。本次教学工坊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