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香港大学单周尧先生“汉字本义的研究”讲座

作者:wy 日期:2013-01-01 00:00 点击数:

97上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我校中文系客座教授单周尧先生在犀浦校区建筑艺术馆X8525教室为我校中文系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围绕“汉字本义的研究”展开。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沈如泉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教授向同学们抛出了“什么是本义”这样一个问题,从而开门见山地引入了讲座主题。“本义就是文字本来的意义”,他解释道。接着他以大家熟知的“汤”字为例,列举《说文解字》对其说解,说明了“汤”之本义并非我们现在日常喝的汤,而是“热水、沸水”的意思,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赴汤蹈火、扬汤止沸”中“汤”即是此意。而热水浴池叫“汤池”,屠宰牲畜时煮热水煺毛的大型锅叫“汤锅”,盛热水后放在被中取暖的用具叫“汤壶”,其中的“汤”亦都是热水的意思。

解决了“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字的本义”这个问题就随之而来。“因为本义是一切引申义的出发点,抓住了本义,引申义也就有条不紊。”教授说道。接着他仍以“汤”字为例进行论述,说明了“汤”从本义“热水”引申出“温泉、食物加水煮出的汤水、护城河、中药汤剂”等几个引申义,并列举《水浒传》《汉书》《史记》等典籍中的句子加以证明。随后,他提到了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讲的虽是字的本义,但因其字形根据主要是小篆,因而存在一些说解之误,例如“元”字本义非“始”而是“人首”,“行”之本义非“人之步趋”而是“道路”。

有时早期的字形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轻易地将字的本义问题解决,那我们该怎样研究字的本义呢?利用古字形、古音。教授以“王”字为例,列举了后世学者徐中舒、董作宾 、吴其昌、林?等对其本义的看法,并根据“王”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及其古音所属韵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即“王”字的本义是斧钺。他又以“不”为例进一步进行了论证,根据“不”字甲骨文字形及文献证据推翻了王国维、郭沫若、李孝定等学者的看法,认为“根”当为“?”之本训,“不”则为“?”之本形,其音则一。随后,先生又例举了一些利用古音来帮助研究文字本意的例子。讲座最后,他总结道:“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对于研究文字的本义,往往有指微抉奥之功。若参与古音、古训,析纤甄微,当可洞彻阃奥。”

讲座结束后,教授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与中文系师生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单周尧先生已受聘担任我校中文专业客座教授,中文系的同学们也期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其继续探讨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