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郭武教授讲座纪要

来源:哲学所   发布者:哲学所     日期:2018年05月23日 16:46   点击数:  

  2018年5月1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思跃系列讲座第二十三次讲座在犀浦校区八号教学楼X8210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武教授,讲座题目是“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文献S3451之‘关告科’与‘开解科’”。讲座由人文学院吕鹏志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沈如泉副院长、哲学所肖平教授、外国语学院张粲老师以及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的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出席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据郭武教授介绍,牛津大学伯德雷恩(Bodleian)图书馆特藏部(Special Collections)藏有289册瑶族手稿,这些手稿的抄写时间主要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流传地区主要为中国的云南、广西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其中的260余册手稿多与瑶族道教科仪、法术有关。在科仪类文本中,以度戒、度亡、合婚内容为多;在法术类文本中,则以治病、伏鬼、藏身方法为多;其他方面的文本则涉及建造、择时、看相、算命等方面。郭武教授于2010年3-9月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时,在人类学系许小丽(Elizabeth Hsu)教授的帮助下获阅了这批文献。本次讲座所针对的编号S3451抄本即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册。封面题“[扌戒]度新恩普潜科”,正文有“正一戒道关告科启……今居大清国云南道临府……”等字样,从而可以认定该抄本乃清代瑶族道教披簪受戒仪式用书。该抄本记载的入道仪式分为“关告科”“启师科”“开解科”三个环节,其中“关告科”乃启奏并延请各方神灵仙真降临法坛以为入道弟子的披簪仪式作证盟;“启师科”乃法师在各方神灵的证盟下,为入道弟子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引领弟子进入道门;“开解科”系在传戒仪式结束后,对前来参加证盟的各方神灵表达谢意,并乞求神灵仙真原谅整套仪式的失礼之处。三个环节内又分别包含有不同的程序,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整个传度仪式。
  郭武教授结合大量道教经典,对抄本内容作了考释与研究,认为抄本所包含大量汉地道教元素,并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皈依“大道”或“三清”,以获得道教的秘法,从而成为道士或者道公、师公;整个入道程式与北宋贾善翔编《太上出家传度仪》所载内容相比,两者间存在大量相同程序;此外,在“谢恩”与“散坛”、“三献”与“散花”、“步虚”与“回向”等环节,以及文本所记载的传度法脉等内容,都与汉地道教密切相关,可在道经中找到大量与之相关或类似的记载。郭武教授指出,古代道教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而汉地道教因素对瑶族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且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论。郭武教授希望藉此讲座能够引发学术界关注汉地道教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以及对少数民族道教经典文本进行研究,而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田野和文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郭武教授讲述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提问与交流。肖平、吕鹏志教授分别就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文献的断代、抄本S3451的题名、来源、性质、科仪构成与各环节的定名等问题,与郭武教授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讲座历时2个小时,整个过程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表述严谨,论证精辟,气氛热烈,引起诸多学术共鸣。沈如泉副院长虽因学院临时公务活动而中途告退,但讲座之后仍通过QQ继续参与交流,指出瑶族文献与敦煌抄本的整理和研究大概相似,二者的共同点是随着整理文本的增多,各学科专家的加入,认识逐渐深入,文本释读渐趋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