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5 日下午,由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讲座“梦道华山——全球道教与现代精神追求的困境”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8 号教学楼 X8210 室举行。讲座由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及社会学系宗树人(David Palmer)副教授主讲,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吕鹏志教授主持。本校人文学院向仲敏书记、赵川老师,外国语学院张粲老师以及来自威尼斯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近 20 位师生聆听了讲座并参与讨论。
讲座内容与宗树人、史来佳(Elijah Siegler)合撰的英文著作 Dream Trippers:Global Dao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Spirituality 有关。讲座伊始,宗树人教授首先对“DreamTrippers”作了解释。美国一个名为“治疗之道”(Healing Tao USA)的机构每两年组织一次“中国梦之游”(China Dream Trip),让修道的洋人到中国道教圣地来修炼,这些修道的洋人就是“Dream Trippers”。 接着,宗树人教授播放了一段“治疗之道”机构负责人与其第三任妻子在华山举行“道教婚礼”的视频,以一个互动问题“道教婚礼能不能说是道教的?”正式开启了讲座。与会师生对此问题多持否定态度,宗树人教授则认为道教婚礼并不是一件荒唐的事情,而是道教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现象反而会让我们思考道教的正宗性在哪里,它的权威又在哪里?
讲座中,宗树人教授分析了华山的神圣性从何而来。他指出在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华山被纳入不同的系统成为圣地,华山作为五岳之一是皇朝的圣地,作为洞天福地之一是道教的圣地,又是中国文化的圣地、文学的圣地、旅游的圣地,亦是全球修行的圣地,被视为能量热点。讲座讨论的便是最后一种。
随后,宗树人教授分析了修道洋人、全真道士以及论道学人这三类人对道教、对华山的不同体验。修道洋人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思潮,他们在反对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等主流思想的同时,找到了中国的道教。道家的无为、自然等思想正好契合了反文化运动对自由与个人主义的追求。这些修道洋人对道教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感兴趣,他们以自我的体验为中心,注重打坐、存思时的感受。论道学人以美国道教学者康思奇(Louis Komjathy)为代表,他既是严肃的道教学者,又是修炼道教的信徒。他的“寻根之旅”与“中国梦之游”完全不同,他激烈地反对修道洋人的做法,寻找道教的正宗、道教的传统,致力于把真正的道教传承搬到美国去。华山的全真派道士代表着正统道教,鼓励将大道弘扬于海外。事实上他们既否定那些修道洋人的个人灵性体验,不认同他们能真正悟道,也认为康思奇这样的学人汲汲于在海外建立正统华山派不是“无为”的做法,不符合道的精神。三者对华山都有不同的体验。对于修道洋人来说,华山是“中国梦之旅”的一个驿站,他们在此寻求修行的个人体验;对华山全真派的道士而言,华山是传统的载体,记录了华山派的神圣历史,他们在华山寻求道脉的体验;对于修道学者康思奇而言,华山又是一个重要的道教圣地,是他的道教“寻根之旅”必不可少的一 环。
讲座临近尾声时,宗树人教授说明了当修道洋人、华山道士与论道学人两两相遇后产生的现代修行的困境。一方面现代性以自我、自由为中心,不愿意盲目地听从一个传统,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但是为什么有这种修行的需求? 因为最终还是要寻一个根,这个根不在自我里面,而是在道教的传统中。于是产生了另一个困境,即道教的正统已经破裂,经过了断裂、变化之后,正统的权威已然不复存在,虽有一个表面的传统,但在里面很难找到纯粹的熏陶。这是身处正统的华山道士的困境。论道学人追问的也是道教的权威在哪里,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拿道教的东西来修炼、改造、包装和推广,那么一个宝贵的传统
就有融化在文化垃圾里的危险。他们都在自由与正统之间摇摆,不知道怎么找寻自己的位置。
在提问讨论环节,现场师生纷纷就修道洋人的社会阶层、道教全球化等问题向宗教授请教,宗教授逐一予以耐心解答。主持人吕鹏志教授最后总结说: “感谢宗老师给我们作了这场有趣而富有启发的讲座。宗教授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又反馈回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让我们的‘中国梦’变成现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宗树人教授和师生们合影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