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人文思跃系列讲座六十五]“仰皇风而悦化”:三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丝绸之路

来源:   发布者:     日期:2019年06月24日 16:55   点击数:  

报告主题:“仰皇风而悦化”:三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丝绸之路

报告时间:6月26日下午2点——4点半

报告地点:学院会议室X8210

报告人:孔旭荣

报告摘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Silk Roads) 是古代世界贯通中西方的道路,是商业之路,文化之路,艺术之路,音乐之路,宗教之路,也是文学之路。丝绸之路的话题总是说不完道不尽的。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1905)教授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和命题。之后的一百多年,丝路研究持续吸引着学者的关注,但是丝路学者多把目光集中到唐朝,汉学界也很少提及丝路对文学的影响。
依据汉魏晋现存的咏物赋,本研究试图填补丝绸之路和三世纪文学研究之间的空缺。伴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汉魏晋时期描写外来对象的咏物赋急剧增多,这些吟咏外来事物的辞赋不仅见证了第一次全球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更纪录了三世纪精英对外来文化的否认地接受的态度。

报告人简介:孔旭荣,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文学硕士和博士。目前任教于肯恩大学历史系,于2011年获得终生教授资格。她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创建并主持中文研究和亚洲研究多年,曾任教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应国内外二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邀请发表学术讲座,获得富布莱特学者奖提名(Fulbright Core Scholar),荣任富布莱特专家库学者(Fulbright Specialist Roster),荣获孔子学院研究基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丝绸之路和三世纪文学。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选译》和《后汉书选译》(中华书局,2018),《斗鸡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5)。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代表作有《形似的起源:中国中古文学思想再思考》(《美国东方学会会刊》2011年第131卷第2期),《艺文类聚中的石榴赋》(美国《中国中古研究》 2017年第23期,《失声的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音乐》(《乐府学》2015年第11期),《文学创作和丝绸之路》(《贵州铜仁学院学报—梵净国学栏目》2018 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