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本科教学 >> 正文

【本】西南交通大学关于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及要求的通知

来源:办公室   发布者:wy     日期:2014年06月09日 00:00   点击数:  

艺传学院各2014届同学: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按“校抽样答辩-学院全面答辩-论文终稿提交成绩录入”三个阶段进行。现将本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毕业设计(论文)校抽样答辩阶段

1、校抽样答辩时间定为2014年6月12日,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地点

内容

相关人员

6月6日下午前

教务处网站

公布抽样答辩学生名单,学院通知学生本人

学院教务员 、被抽查学生

6月12日前

各学院

学院安排抽样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秘书做好答辩准备。

学院相关教师、抽样答辩小组秘书

6月12日上午8:30

见附件1

校抽样答辩,督导组专家巡视。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答辩结束反馈答辩记录表到教务处。

校抽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

校督导组专家

6月12日

下午2:00

犀浦校区图书馆第三会议室

汇总抽样答辩及评分情况,部署学院答辩工作及要求

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各抽样答辩组相关人员,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由校级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担任校级毕业设计(论文)校抽样答辩巡视员,对各答辩小组的答辩情况进行巡视、督导,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在工作会上总结通报。

3、抽样答辩程序:

(1)学生宣讲毕业设计(论文)、演示实验或展示作品,限时20分钟/每生;

(2)提问与答辩,限时10分钟/每生;

(3)评议和评定给出初评成绩,并给出整改意见,限时5分钟/每生。

4、凡参加抽样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其指导教师自动进入校抽样答辩委员会,且必须参加学生所在分组的校抽样答辩会,不再另行通知。

5、各抽样答辩委员会由各分组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答辩工作。

6、请各位校级抽样答辩同学衣着得体,建议身着正装参加答辩。

二、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组织答辩阶段

2014年6月5日至13日为学院面上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初稿打印、教师评阅时间。

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学院面上答辩工作于6月13日至16日进行。各学院必须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好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及答辩评分初评工作,并将答辩分组安排、时间、地点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三、毕业设计(论文)终稿提交,成绩录入

1、2013年6月14日至20日进行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终稿打印工作。

2、2014年6月20日前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终稿提交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提交学院存档。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并对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负责。

3、学院根据评阅、答辩及整改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于6月22日下午6点前通过网络完成成绩报送工作。

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督与文档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必须严格参照规范要求执行。请各学院做好学生答辩资格审查,对于不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的学生,学院必须取消其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责令学生进行整改,延期答辩。

2、组织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和成绩评定是否恰当,各种工作表格填写是否规范。

4、请各学院切实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归档工作。归档资料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纪要、外文资料翻译、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各学院可根据自己学科特点适当添加其它归档资料。

五、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及工作总结

1、请各学院做好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工作。按专业推荐本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专业,推荐1篇;学生人数多于100人的专业,每100人可推荐1篇),请于6月20日前将推荐名单(格式见附件2)报送教务处。学校将对参评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文字复制比较高的将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2、各学院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包括基本情况、选题分类统计、课题完成情况、工作经验和教训、评估报告等),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特色和亮点进行归纳提炼;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填写《西南交通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格式见附件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做为教学文档保存。并将以上书面及电子文档于6月27日前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附件1:校抽样答辩分组及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

附件2:校抽样答辩记录表

附件3:优秀毕业设计推荐名单表格

附件4:西南交通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http://dean.swjtu.edu.cn/servlet/NewsView?NewsID=B7DEAFB6845A9605